欢迎访问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网站

“那个时候”与“今天”

时间:2018-12-05         浏览量:1876

  偶然翻到妈妈学生时代的毕业照,黑白的老旧照片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穿着老式的翻领布衫,记录着一代人的青春岁月。照片的背面已经发黄,锯齿的花边剪裁处有的地方也飞起了毛边,妈妈每次见到,总是会感慨起“那个时候.....”

  逢年过节,家里人总是会回忆“那个时候”,每次大家来到姥姥家,小姨总是坐在沙发上吃着姥姥准备好的冻梨,或是偷吃已经做好的饭菜,然后“假惺惺”地跑去厨房问总是在做菜的大姨和姥姥:用不用帮忙啊?大家就会笑着调侃说小姨从小就是个吃货,然后七嘴八舌的讨论起“那个时候”的人和事……儿时的我觉得那些艰苦的往事听起来就像是玩笑话,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越发体会到了“那个时候”的辛酸。

  “那个时候”,姥姥和姥爷带着五个孩子居住在只有二三十平米的土坯房里,每逢冬天,油漆斑驳的木门裹着破旧的塑料被呼啸的寒风不停抽打着,仓房里的柴火因为被风雪浸湿放进灶底总是冒出一阵浓浓的烟。

  “那个时候”,过年时小姨总是偷偷去看锅里的肉熟没熟,尽管在一锅菜里,那点点肉是那么的不起眼,可回想起往日里只有豆角蒸熟了沾咸盐水吃的日子,她还是馋得直流口水。妈妈说,有一年家里也养了一头猪,可是没有东西喂,上山采菜回来,洗干净后人先忍不住吃了,结果那头猪养了三年也只有90斤。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只有一个老式的收音机,妈妈他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基本都来源于它。那时除了温饱,大家并不太关心其他的事,出门走个十几里山路都是太平常的事情,联通那个山沟和外界的,只有一列时速仅三四十里的小火车,直到出嫁,妈妈才乘着它离开了那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山沟沟。

  “那个时候”姥姥没有工作,要养活五个孩子,还要供她们上学,着实不易。无奈之下,大姨和妈妈只得早早辍学回家帮忙干活。大姨的成绩是即使背着睡熟的小姨站在教室外听课也能考第一名的,但迫于现实压力,她终究放下了挚爱的书本,扛起父辈的锄头,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那个时候”有太多的辛酸是我们这代人无法体会的,我们生在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着祖国的高速发展,幸福在太平和谐的“今天”……

  “今天”,我们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姥姥姥爷的五个孩子和我们这些小辈都拥有了各自几十平米的家,即使在零下30度的冬天,政府的集中供热也会让房子里暖烘烘的。

  “今天”,即使不逢年节,我们的餐桌上也经常摆满来自各地的美味佳肴,饺子可以一个星期吃三顿,琳琅满目的零食、水果也在超市随处可见,各式新鲜调料也让家里的掌勺者更加得心应手。

  “今天”,不用说电视机、手机、电脑、冰箱、烤炉等电器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连小孩子的玩具都从泥巴玩偶升级成了机器人。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世界各国发生的各种大事,我们开始关心南非的孩子是否吃饱,感慨德国的厨房用具那么的“高大上”,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天之内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到达。

  “今天”,我们可以尽情地学习与创造,除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我们还可以选择考研、多学历或是出国留学……即使不热衷于读书,我们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不用再过祖辈们一成不变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从“那个时候”跨越到“今天”,短短40年,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如果不是40年前那位姓邓的老人伟大的决定,可能一切都要来得晚很多,我钦佩他那小小身躯下的高远眼光和宏伟蓝图,也感谢伟大祖国成就了我如此幸福的“今天”,年轻的朋友们啊,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带着“今天”的幸福,共同迈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 栾雪)


 


版权所有 :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4002041号 吉公网安备 22068102100147号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