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网站

感恩母亲

时间:2019-05-20         浏览量:168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每想起唐代诗人孟郊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心中便会泛起对母亲感恩的层层涟漪。

  现在人们穿的衣服和鞋都是买的,很少会有人穿自家做的,估计除了裁缝也没人会做了!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人们穿的衣服和鞋基本上都是自家做的,我小时候的衣服和鞋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按现在的说法叫纯手工制作。母亲年轻时手巧,眼神也好,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缝衣、做鞋、绣花样样都会。家里没买缝纫机时,做衣服做鞋都是母亲用手一针一线缝起来的。母亲做的衣服,针脚精细,不比缝纫机差多少。在我的记忆里,做鞋是针线活中最为费时费力的了!

  虽然那时日子过的紧巴,但每到春节,母亲总要千方百计给我们姐弟做件新衣服穿着过年,日子长了就会剩下不少边边角角的废布头。这些废布头母亲也有妙用,裁剪成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布片,待到天气晴朗的时候,用面熬出一锅浆糊,把浆糊均匀的刷到每一片剪好的布上,悉心的贴到面板上,先贴大片的,再用小片补充,一层贴着一层,一片接着一片,一般要贴上五层布薄厚最佳,直到把整个面板贴满,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数日,等到内外布层都干透,按照纸剪的鞋样剪成鞋底和鞋帮。鞋底要叠到一寸厚,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扦边,最后用纳鞋线密密地缝订起来。纳鞋底是做鞋中最费力的活,不懂技巧,针就扎不进去,不是把针打断,就是把自己的手指头扎出血来。所以在纳鞋底的时候,都要在手指头上戴一个顶针,以便省力。母亲在纳鞋底时都是用锥子使劲在鞋底上扎一个眼,接着用力将针穿过鞋底把线带过去,每缝过去一针,母亲就会把针在头发上划一下,以保证针线的顺滑。鞋底纳的好不好的标准,是要看针脚是不是够密,行距是不是匀称,还要看线勒进去的够不够深。勒进去的深,才说明用的力气大,纳出的鞋底才会结实。一个鞋底要纳多少针,缝多少线,只有母亲自己清楚。鞋底纳好后用黑布做鞋面,最后用线缝制在一起,一双千层底布鞋就做成了,如果在里面絮上新棉花,就成了棉鞋。千针万线做一双鞋得用上十天或半个月才完工。

  母亲做的鞋,结实耐穿,但我却不愿意穿着去上学,总怕被同学笑话,因为那时家里条件好的同学已经穿上买的鞋了,样式漂亮。现在想来很是愧疚,母亲做的鞋虽然样式有点土,但穿在脚上却很保暖,因为那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无限的母爱。记忆中,母亲总是忙碌着,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给我们缝缝补补。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在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和缝补衣服的情景……

  不经意间,五月已悄然而至,又到母亲节。在这温馨的五月里,真心祈愿所有的朋友都能以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辛苦一生的母亲,回报养育之恩。

 (作者 吴焕麟)


 


版权所有 :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4002041号 吉公网安备 22068102100147号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