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网站

临江局率先实现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

时间:2019-08-30         浏览量:1766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江林区生产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伐区作业手段逐步改善,伐木由手工锯发展为油锯,集材由畜力作业发展为使用拖拉机,装车由人工发展为绞盘机。到1956年,临江森工局在全省率先实现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这是吉林森林工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吉林林区从清代皇宫采伐皇木算起,已有300多年的采伐历史。但直至解放初期木材生产都是用手工工具和人抬肩扛的笨重体力劳动进行作业。采伐、造材是用“弯把锯”“大肚锯”操作,用大斧子打枝桠;用牛马套子进行集材;用“放冰沟”“放木排”的形式运输。而且基本都是冬季季节性作业,导致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

  建国以后,森工企业一直在不断探索,进行技术革新。1952年临江局柳毛河林场首先创造了“单轨木马”、“木轨双滑杠”、“自动爬犁”等集材新工具。这两种新工具能够集下平车上不去的伐区里的木材,并可缩短小集中的距离。是全国林业生产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因此,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在临江柳毛河林场召开了新工具推广现场会。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部长雍文涛到会,苏联专家达依诺夫参加会议。会议对工人创造的新工具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对发明创造者给予了荣誉奖和物质奖励。全省各森工局和各伐木场均派代表参加,学习推广临江局经验。

  在1955年临江局就基本完成了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电锯、拖拉机、绞盘机相继到位,伐区生产的绝大部分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1956年1月1日,临江局在省内首先开始伐区机械化生产。秃尾巴河5个伐木场实行机械作业,改原木生产为原条生产。使用K一5电锯伐木,每组有锯手和助手2人,助手负责打场子、拉电缆和砍下口抽片工作。由于初用电锯,对其性能不熟添,操作方法不熟练,故障多、效率低,台班效率都在30立方米上下。于是,有人重新操起弯把子锯,欲与电锯比高低。而锯手马骥广坚持使用电锯,很快摸索出经验,台班效率迅速提高到60~80立方米,比弯把锯提高一倍多,一年后曾达到200立方米。这年全局有K--5电锯24台,哈林100电锯10台。并在全局推广伐木支杆,支杆长5~6米,小径6厘米,多用桦木剥皮干燥,顶端安装有二齿钢叉,用以掌握树倒方向,实行一面倒。保证安全,减少搭挂,避免打伤保留树和摔坏件子。

  在实行机械化生产之初,由于缺乏机械化管理经验,加之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人技术水平不高,在头几个月生产中比较混乱。特别突出的是,有的伐木场把拖拉机当老牛用,只要能动就上山干活,一个月也不保养一次,结果机械事故频繁发生,影响了生产任务完成。三大工序间也常出现问题,拖拉机集材距离较远,合班效率低,拖拉机坏了不会修,完不成集材计划,影响森铁运输、森铁台车排空不及时又影响山场装车等等。当时通讯设备比较落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也不健全,出现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致使前九个月没有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生产任务、劳动效率分别比1955年同期降低2.7%和25%。

  任何一项技术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开始进行机械化生产准备工作时,大多数工人听说要实行机械化,都欢欣鼓舞,他们说“机械能代替人力,效率还高很多,这回咱们完成生产任务更有把握啦!”因而主动学习文化和技术,迎接机械化的到来。然而,也有一部分工人对机械化存在着错误看法,特别是一些老工人认为:实行机械化,老技术吃不开了。多数人主要是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摆弄不了现代化机械,还不如传统工具把握稳当。针对上述问题,各级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适时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意见和林业发展前景。说明机械化生产是森林工业发展的方向,是提高生产力的必然途径,使工人们认识到,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生产大量的木材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老工人张启理,过去怕“实行机械化,老技术吃不开”,经过党员宋世富、宫代申的帮助,认识到了机械化的优越性,工作积极性倍增,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如修拖拉机的主道达不到十三米的定额,他提出采取“大组混合,个人分段”工作法的合理化建议,结果突破定额达到二十米左右。许多工人都是经过个别帮助,才放弃私心杂念逐渐接受机械化,保证了机械化准备工作按期完成。

  实行机械化最大的困难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的背后还是人的问题。当时,除极少数技术人员外,工人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有些基层干部也存在文化水平低,掌握不了技术的问题。有人消极地说:”管老牛的,哪能管了技术!”。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工人技术水平,局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各伐木场抽调较好的工人到兄弟局去实地学习操作机械化技术,为机械化准备了技术工人。五月份曾组织一批技术工人到黑龙江省带岭森工实验局参观学习,亲自观看了苏联森林工业先进工作者代表团进行的实际技术表演。学到了不少如缩短集材距离修建森铁岔线、简易装车场、架空索道集材等经验。对开展机械化生产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同时普遍建立了学习组织和制度,指定专人讲课,使工人们尽快掌握机械化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由于组织上采取了搞好培训、现场示范、经验交流、强化管理、完善制度等诸多措施,木材生产机械化流水作业得以推广应用,并长久坚持下来。整个生产过程全面实现了电锯采伐,拖拉机集材,绞盘机装车,森林铁路运输。在贮木场造材台上用电锯造材,再用装车机械装上大火车。通过电气化、机械化把临江林区的木材用最短时间运往全国各地,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过去木材从采伐到运至贮木场,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三两天就能完成,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956年是临江局正式使用机械化流水作业的第一年,是

  改变有史以来木材生产只能在冬季用人力、畜力生产的落后生产工艺的第一年,也是从手工作业转变为机械化作业的第一年,是吉林林业木材生产史上的一次飞跃。真正实现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把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目标。

 (作者 张玉岩)


 


版权所有 :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4002041号 吉公网安备 22068102100147号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